18666586101
來源|服裝邦 微信ID:Clothinghelp
上市八年,它的市值翻了53倍,目前已突破千億港元,“服裝界的騰訊”是業界對其的評價。馬建榮家族以315億元的身價,排在胡潤2017富豪榜的第70位。
執掌申洲20年
他如何將“利潤微薄”的代工廠
做成了市值700多億的行業老大?
百麗出售、美邦持續虧損……在服裝制鞋業,大批企業要么倒閉,要么在虧損與轉型的生死線上苦苦掙扎。
然而在如此大勢之下,有一家公司不僅“活”了下來,還蒸蒸日上,其股價在8年內翻了50倍,以700多億的市值坐上了國內服裝類上市企業排名的頭把交椅。
馬建榮,1965年1月出生,浙江紹興人。
馬建榮的父親馬寶興曾是戴著烏氈帽到上海學技的童工,一路做到上海針織二十廠的副廠長,主管技術。后作為高級管理人才引進申洲,被安排擔任副總經理。
于是,1990年,馬家搬到寧波,25歲的馬建榮也跟著父親投身創業,進入工廠的針織和編織部門。
由于馬寶興早年曾在日本接受過培訓,所以在他比較熟悉的日本市場上發現了機遇。
日本對進口服裝的質量要求非常嚴格,而日本嬰兒制衣的品質標準則更高,主要體現在對面料、甲醛殘留和染色等方面的要求上,各項指標值都比當時國內的行業標準高出許多——日本一件成人汗衫賣1.2美元,而一件嬰兒成衣可以賣到1.5美元,遠超當時的行業標準。
于是,馬寶興從上海針織二十廠請來老師傅,自己也親自上陣搞培訓、拉訂單,一點一點打開日本市場。
承接外商訂單,質量是生死關。馬建榮清楚地記得,1992年3月,他照常去拜訪日本客戶。沒想到,對方問他“為什么我們收到的這批衣服,一下水就褪色?”馬建榮蒙了,緊張得煙也不抽,飯也不吃,馬上奔回廠里。
結果,問題最終是解決了,可原先生產的那批產品,卻被如數燒毀,損失可想而知。
得益于對質量的嚴格管控,1992年,專做中高端代工的申洲開始盈利,到1995年,公司在行業內已小有名氣,這一切都為它后來獲得歐美國際大客戶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1997年,對于申洲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年份,發生了很多大事。
在這一年,32歲的馬建榮正式從父親手中接過申洲,成為“二代接班人”。馬建榮13歲便追隨父親投身紡織業,從做小學徒開始算起,他扎根于這個行業已有近20年,可謂積淀深厚,而他進入申洲公司也達7年之久,是名副其實的“開山元老”之一,一路從針織和編織部門的經理做到了老總的位置。
從父親手中接班后,馬建榮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3000萬凈利潤全部拿去建了污水處理廠。
同樣是在1997年,申洲拿下的第一個持續合作至今的國際大客戶——優衣庫。與優衣庫的首次合作,不得不說是申洲的一次冒險嘗試。那是在亞洲金融風暴期間,當時還處于成長期的優衣庫向申洲下了一個35萬件的生產訂單,這著實是筆好生意,但條件卻有些苛刻——必須在20天內完工。
這對于今天的申洲國際來說是“小菜一碟”,但在當時卻意味著自創立以來的最大挑戰。能否按期完工,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生死存亡。
經過反復衡量,最終申洲大膽選擇了迎難而上,通過加班加點不斷趕工,最終如期完成約定,一舉贏得了企業信譽和長期合作的機會。如今,申洲已成為優衣庫供應鏈上的最大供應商。
馬建榮掌管申洲后,始終專注于紡織制衣的主業,只埋頭搞產品,從不涉足其他投資。“一輩子做精一件事足矣”,是他多次強調的人生信條。
馬建榮非常注重“內功”的修煉,他認為只有練好“內功”,方可屹立不倒。服裝代工業利潤微薄是不爭的事實,如何才能做到價值最大化?除了擴大產業鏈,無非就是提高生產效率,以及最大限度節省和壓低各種成本。
而要做到生產效率的提高,就必須對現有的落后狀態進行改造,引進一流的設備和技術,打造出世界一流的核心競爭力。
為此,馬建榮上任后最突出的一個表現就是,不惜血本開展技術改造,“賺錢之前先舍得花錢”,他投入的手筆和風險之大,非一般企業所能企及。
2000年以前,申洲所有利潤的90%幾乎都用來投入技改,比如花幾千萬引進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針織大圓機等等。在設備升級的推動下,申洲1998年和1999年連續兩年銷售和利潤都實現了30%的增長。
到2000年,申洲的產能達到了14.3億,凈利潤達2.1億,分別是1997年的5.5倍和19倍。
2005年6月,整合多項業務的申洲國際集團成立,馬建榮擔任董事長。
2005年11月,申洲國際在港交所主板上市,馬建榮只用了一個晚上,就把募集到的9億多港幣全部花了出去——還是升級設備。換句話說,做企業,要想實實在在地賺錢,首先就得結結實實地花錢。
但購買設備并不意味著單方面投錢,每年由于設備更新換代或技術升級,申洲節省下來的費用都高達數億。比如,2007年申洲從意大利和美國引進自動裁床,從制圖到剪裁一體化都由電腦操作,用料能省15%以上,這意味著每天能給企業省下15噸布,僅此一項,相較過往,申洲一年至少能省一個億……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。
對于申洲的設備,曾有海外同行對馬建榮說,“打死我也不會再來參觀你的工廠了。不看我們還有信心來競爭,看了,就沒有方向了,我們上哪去搞這么多錢啊!”
馬建榮說:“很多人說申洲的成功是運氣,但我跟我的父親知道,支持我們一路走下來的唯有再樸素不過的兩個字——誠信,答應客戶的事情百分之百做到。”
而申洲做到誠信二字,靠的是技術化、標準化和模塊化。如今,申洲承接上至200萬件下至4000件的訂單,從接單到交貨,都能控制在15天內。
對服裝行業來說,時間就是金錢。15天交付產品,意味著產業鏈非常高效,從紡紗、織布到制衣和印染,所有環節都不允許有半點差池。
由于勞動力成本連年上升,國內紡織服裝企業普遍存在招工難的現象,如何能把人“招的來留的住”成了一門學問。
對此,馬建榮為員工提出了“體面勞動、尊嚴生活”的準則,盡可能地替員工著想,創造舒適優越的環境。他曾花千萬為員工包下數百輛大巴,免費接送員工回家過年和返工;還曾投資上億建造數千套設施齊全的公租房;此外,他非常關心在寧波讀書的員工子女是否擁有平等的教育機會......據說每年年后,申洲員工的返工率都能達到95%以上,這在勞動密集型企業中,比例相當高。
在勞動力布局方面,申洲還嘗試了跨國辦廠,分別于2005年和2015年,在柬埔寨和越南興建了紡織服裝廠,有效規避了歐美對中國服裝產品進口的配額限制。“由于歐洲市場對柬埔寨實施關稅減免,一個產品就差了15%,再加上當地的勞動力成本比較低,能多出不少利潤。” 對于把代工做得比品牌還成功,馬建榮說,很多企業如今都不愿做供應鏈和生產,一窩蜂去做品牌,所以申洲所專注打造的供應鏈反而成為了一種稀缺資源。 到底該做品牌還是代工,業界有關該命題的辯論一直在持續,申洲的成功,使得這場辯論變得更加激烈。 供應鏈是品牌的基礎,基于代工領域的多年積累與優勢,申洲于近年才開始嘗試運營自有品牌Maxwin(馬威),并在國內數十個城市展開了擴張,悄然走向了OBM的道路。
掃碼關注賽尼科 獲取更多印染紡織資訊
賽尼科:致力于紡織品手感風格開發,提供各項牢度解決方案,功能性產品工藝設計與提升,積極推動高濃縮助劑的實際應用。免費提供功能性紡織品整理難題技術方案,24小時咨詢熱線:18148619344(微信同號)。主要硅油系列有:冰感硅油、軟滑硅油、挺滑硅油、親水硅油、膚感硅油、絲光平滑硅油、奧代爾硅油、莫代爾硅油、增深硅油、嵌段硅油、三元共聚硅油刺毛硅油、錦棉羅馬滑彈硅油、 連體褲面料專用硅油、低聚物去除勻染劑、印花手感提升劑